人性的弱点在经济学中的体现(•̀⌄•́)
—— By Jihan
只是简单的记录书中的发现,或者有趣的事
- 多数人只有到了具体情境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
- 我们对事物的印象都是通过比较而得到的。
直观的表现如下:
- 我们不但喜欢将事物与事物进行比较,而且喜欢比较容易比较的——避免比较不容易比较的事物。
- 富有的人嫉妒比他更富有的人
- 要让人渴望做一件事,只需要让做这件事的机会难得即可
- “幼鹅效应”与“锚定”
- 任意锚的初次形成之后仍会长久存在,伴随我们左右。
- 羊群效应:基于其他人推断的好坏来决定自己是否效仿。自己也可能成为自己的羊群。是基于前面的推断。
- “任意一致性”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消费习惯
- 我们对价格的敏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过去对价格的记忆,以及我们想与过去保持一致的欲望。
- 人类本能的惧怕损失,这使得免费变得非常诱人。
- 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。市场规范会挤走社会规范,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的界限之一就是有明确的价格。
- 只要提到“金钱”,我们的行为就越接近市场规范。
- 一旦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,社会规范就会退出。换言之,社会规范很难重建。
- 理性状态下无法预测非理性状态下的行为。
- 拖沓的本质还是理性和非理性下的决定不同。关键在于设立底线,那种形式的底线对你有帮助,就使用哪种。
- 简化的方式,自我强制性罚款手段和“家长式”提醒亦或者设定冷静期间都有助于防止拖沓。
- 我们会依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。
- 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,而不是会得到什么。
- 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。
- 宜家效应和虚拟所有权。(当你尝试使用一个东西过后,就会拥有虚拟所有权而加强购买欲望)
- 尝试用“非拥有心态”来看待一桩交易,把自己和感兴趣的物品适当拉开距离。
- 人们都幻想保留所有的“门”,把所有能尝试的都尝试一遍,但往往得不偿失。就算是两种方案之间的过多考虑,也会得不偿失。
- 人们美好的预期往往会提升实际体验的评价,反之亦然。偏见也是此原因。
- 价格的魔力和安慰剂原理是一样的。
- 不诚实是人们中的普遍现象。防止不诚实的方案:道德约束,法律法规。
- 离金钱越远的作弊现象越普遍。
- 人们并非理性的,所看到的事物都是不完全真实的。而正式因为非理性,才能有机会找到对你我都互利互惠的方式,我们称为“免费午餐”。
- 把我们喜欢和不喜欢的,但对我们有好处的事物关联到一起,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自控问题。
- 我们会高估自己所拥有的的一切。同我们会依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。
- 预期能增强我们的体验,也可能会让我们失望。
- 人们有时候并不能良好的判断自己行为的边界,因此需要需要法规来给出底线。
- 我们很擅长说服自己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。
- “计划谬误”是一种普遍现象,人们都过于乐观的指定计划。
- 主动地、有意识地对难解、困惑以至受伤的事件进行正确解读,能帮助人们走出“习得性无助状态”。
- 高薪资和奖金往往是激励和压力并存。
- 人们通常能够坦率的承认自己身体的局限,但是不愿意考虑自己认知上的不足。
- 我们应该坦率的承认自己身上的缺点,甚至无能,不断的去探索新的方法,努力创造更好的世界。